新闻公告

活动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活动新闻 - 正文

“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版权签约仪式在济举行

发布日期:2025-08-29 作者:张铭芳浏览量:

2025年8月28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版权签约仪式于济南隆重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史斌,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山东大学图书期刊出版党委书记、出版社社长陈斌,丛书主编牛林杰教授、延边大学前校长金柄珉,韩国亦乐出版社社长李大铉出席发布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主持会议。

该丛书由山东大学牛林杰教授主编,编纂历时十年。全书规模浩大,共34卷,1300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体裁最全、内容最丰富的20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资料。收录作品的国别范围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涵盖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传记、日记、书信等十余种体裁。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该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它超越了国别界限,以文献的力量连接起东亚共同的抗战记忆,为我们理解过去、把握当下、启迪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学术支撑。

史斌在致辞中指出,这部丛书的编纂出版,是我国学术界以历史文献为根基、以跨国视野为脉络的重大成果。从历史维度看,丛书为阐释“东方主战场”提供了文献实证。从学术维度看,丛书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重要探索。从现实维度看,丛书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山东大学出版社紧抓时代主题,精心组织策划,把握出版节点,及时、精准地推出了这套双效俱佳的优秀出版物。

曹现强指出,这部历经十年编撰的34卷皇皇巨著,是山东大学文史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标志性成果。项目自2015年立项以来,研究团队足迹遍布中、日、韩等多国。外国语学院组建的“多语种翻译攻坚组”,克服外语手写文献的翻译难点,完成数十万字外文文献的汉译工作。这些努力使得丛书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数据库”,更构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桥梁”。

陈斌详细介绍了丛书的出版情况。他提到,丛书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其出版离不开包括作者、编辑等有关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来自中、韩、日等国的30多位专家组成的项目组走访了十多个国家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最终形成了千万余字的书稿。出版社紧抓出版周期和关键时间节点,逐字逐句核底本,加班加点抢工期,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完成出版任务。整个过程堪称对抗战史料的“抢救性保护”和抗战记忆的“突击性下载”。

作为本书主编,牛林杰教授分享了团队十年来的研究历程与成果。他表示,丛书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色:一是突破国家疆界,首次将苏联远东战场、朝鲜半岛独立运动相关文献,以及在华日本反战人士的战地记录纳入东亚抗日叙事研究范畴。二是拓展文献体裁,除传统文学体裁之外,还收录了日本士兵家书、慰安妇题材诗歌,并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印证历史真相。三是创新编撰规范,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文献,保留原始状态,既尊重历史语境,又恪守学术严谨。

金柄珉教授表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东亚文化研究的学者,他深知这类跨国文献整理工程的艰辛。编纂团队十年磨一剑,克服了语言障碍、文献散佚、版权厘清等重重困难,最终呈现出这套兼具学术性与现实意义的文化工程。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变局的背景下,这套丛书的现实意义尤为凸显。它不仅为东亚各国年轻一代提供了认识历史的鲜活教材,更通过文学叙事的共情力量,促进了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历史对话,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纽带。

会议同时举行了版权签约仪式,山东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贻社与韩国亦乐出版社社长李大铉共同签署版权协议,迈出了数字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李大铉指出,本次新书发布会备受东亚学界瞩目,中国出版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出版市场之一,其潜力令人赞叹。通过与山东大学出版社开展业务合作,亦乐出版社得以在韩国出版这一优秀的学术巨著,这对韩国读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8月29日,东亚抗日叙事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山东大学出版社、韩国亦乐出版社等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人士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