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活动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活动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报]《章程》的设计解读

发布日期:2018-09-27 作者:牛钧浏览量:


今年暑假期间,山东大学2018级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同时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问世117年的中国第一份大学章程,今年首次正式出版,在校内外特别是山大师生、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本不同寻常的小书的装帧设计者,我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解读。
  这是一本小书,古朴、淸简,仿佛被翻阅了一百年;这也是一本有时间重量的书,一本有声音的书。犹如百年前北中国大地上的一声轰然巨响,山东大学这所百年学府的创建者们在一万四千余字的奏折中,以教育为机枢,纵论国运兴衰,寄意遥远,忧思遥深。这就是拟定于 1901年的中国第一部大学章程——《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当我在山东大学档案馆看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山东大学百年校庆而仿真复制的折本《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时,心情激动又复杂。今年学校决定将《章程》作为礼物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给新生。时间仅剩两个月,而《章程》若要正式出版,光打样、印刷、装订就需要一个月,留给我设计的时间仅有一个月。压力自然极大。
  在选题论证时,我建议此书首次出版的定位是简装普及本图书,而非原样复制。据说《章程》原件经仿真复制后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永久封存,所以我们很难再见到原件,由此,山大档案馆的这本复制件的还原程度已不可考。如若出版时再仿制此复制件,就现有技术而言,势必更加失真,因此依据此复制件进行再创作,设计成一本“古书”是最佳选择。可难点是如何再现它的历史风貌。
  奏折原件是以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的,折本的单折面尺寸是95mm×210mm。为了保证影印效果,也为了确保读者的良好阅读体验,经过反复比对,最终将开本尺寸定为120mm×210mm,并且采用与奏折一致的古书装订顺序。
  图像的编辑设计:本书设计的重点是对原文扫描图像的裁切以及裁切之后两侧的留白处理。因为成书之后的宽度由奏折原宽度95mm增加到120mm,两侧多出来的25mm空白底色的处理成了难题。原奏折是连续的,裁开之后,页面之间形成了距离间隔,每个页面上的影印原文孤立存在,排在页面上就像贴上去的照片一样,这样势必破坏原文的整体感和行文的流畅感,奏折的形态和年代感亦荡然无存。若是将原文件作退底图像处理,只保留文字,那么经过高色阶的图像调整和即便非常精细的修图加工处理,也必然会导致原手书文字的加粗或者减细,而且原手书文字由笔墨浓淡所形成的书法韵味也会尽失,所以此法不可取。怎么办?一连几天,推翻了数个方案,设计陷入停顿。我一遍又一遍地审视奏折的图像扫描文件,仔细观察画面的图文效果。终于,图像上清清楚楚呈现出使用过的折痕、折痕周边的阴影,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何不将折痕作为裁切分隔单个页面的依据,并且保留折痕及周围阴影,依据痕迹的清晰程度做加强或减弱处理,使其向两侧仿真过渡到为其复制的底纹上,这样不仅使原图获得了自然延展的空间,而且还保留了原奏折的使用痕迹,修旧如旧,一举两得。可原文件有158页之多,且每页文件的扫描效果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要对每一个页面做有针对性的图像处理,保留其肌理质感、折痕、透印的影调甚至污迹,还要做统一的色调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奏折的历史原貌,工作量实在巨大。就这样一页一页地进行修图和调整,很快,两周就过去了。
  极简的版式:在版式的设计上,我遵循了一贯坚持的设计理念:设计隐于纸背。让原文字置于合理的、便于阅读的页边距限定之内,整个页面只出现页码号,以不影响原手书行文的动平衡为目的,数次调整,最终将页码设定在版心的正上方,并且在特殊和附属的页面采用了暗码的形式。为了呈现古书的视觉效果,又在正文页面以外,如扉页、说明页、附图页及版权页统一设计了古籍书常用的排版框格线,这也是本书唯一使用的装饰元素,真正做到了“极简”设计。
  当内版一页一页地设计完成后,回过头来翻看,全书虽然整体协调、行文流畅,但视觉体验上略感沉闷。直觉告诉我,需要插张图片。于是我赶紧向学校档案馆求助,并在他们提供的数十张照片中一眼选中了“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选定这张照片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这是山东大学起点的历史影像证明;第二,门匾上书“为国育贤”,是山东大学的办学初衷,也是立校之本。于是很自然地设计成老照片的形式,排列于扉页之后,让年轻的山大学子能跟随老学长们一起见证山东大学当初是如何按章办学的。
  封面的设计:随着内版的设计编排完成,封面的构思就自然地明晰起来。为与内文视觉效果保持一致,封面我采用了相同的专门设计复制的底纹,保持全书色调的统一。为了更像一本“古书”,特意在奏折中复制了题贴纸影用于封面,选用具有刻板效果的康熙字典繁体书名置于题贴纸影之上,再次选用与内文相同的框格线。古朴极简的视觉效果已经呈现,再无需其他冗余。
  纸张的选择:在正式批量印刷前,我们对全书的设计样进行了印前打样并且装订成样书。根据样书的效果,确定了最终的印刷用纸。内文选用瑞典轻型纸,纸张松软适宜,价格合理,可轻松翻页且不回弹。松厚度高,可以使本书有一个合适的厚度。颜色微黄不伤眼,遮蔽度高,不会透印。封面纸选用意大利羊毛纸,纸浆中含有15%羊毛成分,传递出厚重和淳朴的温暖手感。这两种纸的选用使得油墨色彩被赋予了厚重古旧之美,让人以为是纸的本色,感觉是放久了,纸发黄了。全书唯有封二、封三没有印色,也是我有意为之,是想让有心的读者对比后知道:“哦,原来纸的颜色是印上去的啊!”
  不得不说,这是近几年少有的相对自由地践行了自己设计理念的一本书。在我看来,图书装帧设计的两大准则,一是设计要解决问题,二是设计要体现审美。设计要做减法,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要用最简洁的方法、最少的设计语言来解决设计问题。好的书装设计可以使书的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任何风格的设计绝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在本书的设计过程中,我自始至终秉持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页面与细节。如今,它已呈现给读者,希望读者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能体验到捧在手里的一段时间之旅。它不仅作为一本“古书”独立存在,而且很自然地通过“痕迹”向读者呈现了山东大学这座百年学府的人文血脉,这足以令人沉静,也引人凝视与聆听。
  我想,我的设计目的达到了。